说这美剧超好看,你会不会觉得我有点土?

说这美剧超好看,你会不会觉得我有点土?
https://pan.baidu.com/s/kFTgQytgthUnAtplvYSWDD6

》传奇

说这美剧超好看,你会不会觉得我有点土?插图

2005年,一部名为《越狱》的在全美掀起了一股热潮,而在中国,这部剧集更是开启了无数观众对美剧的热爱之门。人们首次见识到了紧凑的剧情布局,领略了“季播”的魅力,同时也对“字幕组”这一神秘组织有了初步了解。

《越狱》的传奇始于第一季,从2005年延续至2017年,共推出了五季作品,包括一部。虽然关于2024年是否会推出第六季的消息尚不明朗,但《越狱》系列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鲜明的人物塑造,赢得了中国观众的广泛赞誉,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美剧启蒙之作。

回顾《越狱》第一季,不难发现其成为“经典”的原因。与那些探讨社会变迁、人物心理变化的宏大叙事相比,《越狱》或许并不完美,甚至有些刻意和直白,但正是这种在既定框架内的运作,成就了其经典地位。

《越狱》第一季采用了“经典”的叙事模式,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时间上的“deadline”设定。学者大卫·波德维尔在其著作《剧情片中的叙述活动》中,详细阐述了经典好莱坞如何构建“古典叙述”体系,而时间上的“deadline”设置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deadline”的设定不仅为故事提供了结构性的功能,更激发了观众的期待,增强了悬念。《越狱》的显然精通此道,从迈克入狱的那一刻起,他便带着明确的目标(救出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哥哥林肯)和紧迫的deadline(林肯的死刑日期),开始了紧张的越狱准备。随着deadline的逼近,冲突和阻碍的不断升级,观众的好奇心也被“能否在死刑前成功越狱”这一问题所牵引。

除了全剧贯穿的deadline,《越狱》第一季还在关键情节点设置了各种小的deadline,以加快节奏。例如,迈克即将被转移到其他监狱;警卫室将在“明天”进行打扫修整;越狱计划必须在狱警贝里克被发现前实施等等。这些小的deadline为迈克的越狱计划增添了新的和矛盾,使得越狱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进一步强化了危机感。

此外,《越狱》第一季还运用了更为古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手法,这一在好莱坞经典叙事中诞生的技巧,至今仍在国内外的影视剧中广泛使用。为了增强每一集的紧张感,《越狱》第一季中“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场景屡见不鲜,如迈克在管道上方藏身,管理员在下方抽烟,迈克的汗水即将滴落;牢房点名时迈克不在,却在最后一分钟出现在监狱长办公室;监狱暴乱中,迈克在最后时刻救出被困的莎拉;林肯即将被执行死刑,监狱长在最后时刻接到关键电话等。这些“最后一分钟营救”不仅增强了细节的悬念感,也体现了deadline对主人公的“不容拖延”的任务设定。

《越狱》第一季还大量运用了交叉剪辑手法,一古老的技巧在当今的影视剧中有时甚至显得滥用。剧中的交叉剪辑主要用于强调两条线索之间的因果联系,如越狱开始后,交叉剪辑迈克等人的和监狱长的发现过程,以及狱警贝里克的呼救和迈克等人的逃跑,随着剪辑节奏的加快,观众的紧张感也在逐渐升级。此外,剧中也使用了一些交叉剪辑来平衡紧张感,通过“岔开话题”的方式,加入一些节奏较为舒缓的段落。到了第二季,随着新角色探员马宏的加入,剧中的追捕和逃跑的交叉剪辑更多地起到了叙事作用。

说这美剧超好看,你会不会觉得我有点土?插图1

在人物塑造上,《越狱》第一季也有着“经典人物”的设置。温特沃斯·米勒饰演的迈克·斯科菲尔德是全剧的灵魂,他身上集中了冷静、睿智、专业知识等美好品质,即使是患有潜在抑制症,也使他成为了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天才。迈克还具有天生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在道德和价值观上几乎是无可挑剔的。

在迈克周围,是一群以他为核心的“工具”人物,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室友苏克雷。虽然这个角色显得有些过于“恋爱脑”,但正是这一点,给了他非越狱不可的理由,使他顺理成章地加入了迈克的团队。此外,越狱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因为迫切的原因和利益关系而加入,其中一些人的“工具”性质更为明显,如帮助迈克回忆路线图的精神病人海威尔,能提供警察制服的苏克雷的堂弟,后者还因为体重问题导致越狱用的电缆断裂,并泄露了出逃名单,这些人物更多地起到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角色较为单一化。

第一季中的女性角色也大多扮演了“助手”的角色,维罗妮卡因为与林肯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承担了大量的监狱外调查工作,莎拉则因为对迈克产生了感情而成为他成功越狱的关键,舞女妮卡则通过与迈克结婚帮助他获得了重要的信用卡,并在第二季中为迈克兄弟提供了车辆等。这些女性角色虽然自身性格特质展现不多,但因为与迈克的情感关系,莎拉在第二季之后成为了绝对女主角。

与众多“工具化”的人物相比,第一季中的争议性人物T-bag反而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他在迈克的越狱计划中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他的行为举止完全超出了迈克的掌控范围,正是这种不可预测的性格为剧情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突变。T-bag的变态、残暴、毫无底线,与黑帮大佬阿布鲁奇相比,他似乎不受任何社会和人性的约束,肆意妄为,这从他违反约定杀害狱警鲍勃、对阿布鲁奇的欺骗和割喉等事件中可见一斑。但就是这样一个恶人,编剧却为他设置了更多的身份背景,加之演员罗伯特·克耐普的出色表演,使得这一人物形象立体而深刻。

T-bag身上展现出的特质是强大的生存能力,也许是他不堪且残酷的身世让他明白了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突破一切底线来生存。第一季中T-bag受到了观众的关注和好评,第二季中他的戏份进一步加大,展现出惊人的智商和好运,甚至为了逃命不惜第二次断手。到了第三季,T-bag甚至成为了主线人物,承担了更多的叙事功能,但刻意的成分也日益明显。

《越狱》第一季在价值观念上也显得十分保守,虽然对美国政坛有所讽刺,但整体上强调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回归。越狱小组中的C-Note为了家人隐瞒了在监狱服刑的事实,他因为揭发美军丑闻而被除名,之后所做的一切,包括越狱,都是为了家人,为了女儿。监狱中最资深的罪犯D.B.库珀,维斯特莫兰一直比较“佛系”,但得知女儿身患绝症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越狱团队。苏克雷也因为怀孕而急于离开监狱,即使是T-bag,也曾有过享受家庭生活的机会。家庭关系在剧中的地位被提出和强化,显示出了亲情的至高无上。

此外,阿布鲁奇身上还体现了宗教对人的劝诫和净化作用,一向心狠手辣的他因为错杀了孩子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只能寻求宗教的帮助。这些表达成为连接剧中人物和观众的核心价值,是观众最能感同身受并引发共鸣的关键点。

值得一提的是,《越狱》在种族意识上也显得较为开放,尽管监狱内部存在明显的黑白两派,但在越狱小组内部,编剧让种族构成多元化,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模糊了大环境中的种族区隔,这也是普世价值的一个侧面表达。

由于剧情上的设定,《越狱》系列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没有太长久的可持续性。第一季中,真正的“越狱”任务已经完成,第二季则转移到了监狱之外,实际上变成了“追捕”。到了第三季,为了让“越狱”重现,编剧让迈克再次进入新的监狱索纳,其他重要人物也刻意在这里重聚。第三季之后,剧情越发不可控,甚至出现了“死而复生”等戏码,烂尾已成定局。

说这美剧超好看,你会不会觉得我有点土?插图2

尽管后续几季的可看性大不如前,但《越狱》第一季在封闭空间内营造的“做任务”式情节模式依然堪称经典。随着越来越多相关题材影视剧的出现以及观众对剧中越狱手法的探讨,“越狱”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尽管后来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美剧,《越狱》第一季在这一领域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虽不完美,却难以超越。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