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让我重新爱上家乡——聊聊《我的美食向导》

《山西》让我重新爱上家乡——聊聊《我的美食向导》
https://pan.baidu.com/s/kFTgQytgthUnAtplvYSWDD6

作为一个山西出生的影视行业从业者,我的生活轨迹从高中到北京求学、再到海外留学,直至返回继续我的职业生涯。我深受、胡金铨等大师的影响,他们不仅是界的巨匠,还是美食的行家。他们的作品里,那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深刻理解,让我这个一直渴望挖掘家乡故事的人(可能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山西人)意识到,以往认为家乡饮食文化的缺失,似乎成了一道无形中的障碍,阻隔了我对山西情感的完全投入。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一集中,我找到了这种情感的寄托点。

《山西》让我重新爱上家乡——聊聊《我的美食向导》插图

我开始探究这份依托感的来源。撇开近代山西发展中那些令人唏嘘的苦涩不谈,提到山西,人们自豪的往往是那些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建筑、林梁之路、晋商文化、晋剧、汾酒等。除了酒文化外,其他似乎与饮食关系不大。事实上,从小接触的饮食也相当简朴,除了面食的千变万化之外,基本上就是小米、土豆、猪肉羊肉这些基础食材。

令我欣喜若狂的是,在这部纪录片中,我看到的仍旧是这些熟悉的食材,山西依旧是那个山西,但我看到了对这些食材深入理解后创造出的一系列全新菜色,以及那些愿意扎根此地,探索山西原始风味记忆并推陈出新的厨师们。正如节目中一位嘉宾所言,头脑成为了太原人自清朝以来难以抹去的记忆。或许当我们,或者一代又一代人逝去,我们可能会忘记或来不及记录许多曾经的细节,但口味却是一种能够说明一切的独特记忆。

此外,这集纪录片对于历史、区域文化与山西饮食口味之间关系的挖掘,也是我所未曾预料到的。作为一名山西人,我也是首次了解到这里曾是“草原之路”的重要枢纽,是古代中国最早与外界连接的地方,被誉为“古代中国的发动机”。此外,明清时期晋商的活跃以及他们对家乡的执念,山西人对“留存”的执着,也帮助我们将味觉记忆传播至世界各地,并在本土深深扎根。

最后,我想从一个专业的角度来谈谈。说实话,将文化、历史等多条线索与食物相结合进行交叉叙述,并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让一部分观众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关联,对我而言虽非不可能(事实上我相信《山西》已经做得很好),但可以说是相当困难的。就像李安的《饮食男女》通篇讲述饮食,实际上是借喻人生一样。能够将我在前文提到的许多关于山西的元素全部与食物联系起来,让观众以感受而非阅读的形式串联起来,我相信这部作品背后的创作者们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你们让我更好地感受到了一种从未触及到,但却足够真实的家乡,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它,因此想再次说一声非常感谢。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