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1944:有点意思,但不够精彩

哈尔滨1944:有点意思,但不够精彩
https://pan.baidu.com/s/kFTgQytgthUnAtplvYSWDD6

《哈尔滨1944》这部剧,真是让人难以一言以蔽之。它并非那种一看就让人失望的平庸之作,在国内谍战剧的行列中,它的制作水平算是上乘。然而,它却似乎总是处于一种“扭曲”的状态,缺乏那种让人愿意一再回味的魅力。最大的症结,在于它的“悬浮”感。作为一部以抗战为背景的谍战剧,它并没有成功营造出应有的紧张氛围和历史真实感,就像女主角那过于用力的表演和过于精致的妆容,在1944年的抗战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这部剧似乎试图将谍战剧与偶像剧的元素结合起来,在一个悬空的抗战背景下讲述一个类似莎士比亚的双重人生故事,将焦点放在男女主角之间的化学反应上。但遗憾的是,无论是杨幂的还是秦昊的表现,都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这部剧试图讲述一个充满的抗战年代,却难以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即便耐心观看至中段,也难以被剧情吸引。它总是在优秀与平庸之间徘徊,给人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当看到导演是张黎时,不禁让人叹息。张黎曾执导过《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和《》等经典作品,但离开刘和平、刘淼淼后,他的创作似乎进入了一段艰难的转型期。

《哈尔滨1944》与《悬崖》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夏日的热烈,后者则是冬日的严寒。在《追风者》下映后,《哈尔滨1944》迅速上线,我对它的关注,部分是因为张黎这个名字。他曾与刘和平、盛和煜、刘淼淼等创作者合作,展现出他在视听语言上的才华。但在与刘和平分道扬镳后,张黎的创作似乎陷入了低谷,一部《武动乾坤》更是让人大失所望。如今,他执导的《哈尔滨1944》上线,我自然好奇:这一次,张黎能否再次让观众失望?

我对这部剧的另一个兴趣点在于,它讲述的是关于哈尔滨的故事。哈尔滨曾因网络梗和文旅项目而火了一把,在此之前,它被视为一座有些落寞、人才流失的东北城市。然而,在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哈尔滨曾被誉为远东第二大国际化都市。今天,哈尔滨与东北一样,被视为衰落与重建的象征。而在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是时尚、枢纽、间谍之城。

关于哈尔滨,有一部非常经典的谍战剧《悬崖》。该剧由刘进导演,全勇先编剧,张嘉益、小宋佳、等人主演。在中国谍战剧中,它和《》是我反复观看最多的作品。后来,张艺谋推出了以周乙为主角的《悬崖》电影版,但我更喜欢剧版,认为它有一种清澈的热烈。它对信仰的探讨和对乱世中人情感的描绘,在今天已不多见。

《悬崖》讲述的是1930年末的哈尔滨,《哈尔滨1944》顾名思义,是在抗战结束前夕,伪满洲国即将崩溃,体系中人各怀心思:一边是日本军队与伪满政府对进步力量的严酷镇压;另一边,他们在占领区的统治已经出现了松动的迹象,以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为代表的势力在此展开敌后工作。汉奸们也在思考,是继续为日本人效力,还是找机会投奔国民党?更多的是被时代大潮裹挟的平民,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安稳地

哈尔滨是中、俄、日等文化交汇之地,日俄建筑,摩登风格,点缀了这座城市的面貌。《哈尔滨1944》有一点做得好,就是拍出了这座城市的热闹感和时尚感。与一般谍战剧在描绘东北时的悲沉、肃杀、压抑基调不同,《哈尔滨1944》是鲜活、律动的。尽管它也有悲剧和残酷,但主创并没有选择让悲凉覆盖整部剧,而是增加了市井气和气。这种叙事策略是近年来国产谍战剧的潮流——呈现大历史中的与日常生活,也能在同样涉及抗战历史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找到影子。

实际上,《哈尔滨1944》也可以看作是《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镜像作品。后者的主角是兄弟杨立青、杨立仁,一个选择了共产党,一个选择了国民党。而前者则采用了“双生谍战”的设定:导演和编剧以特工宋卓文、宋卓武的相似外貌为切入点,展现了1940年哈尔滨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另一处相似点在于:这两部作品都关注“生活之重”与“信仰之问”。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杨立青、杨立仁为何为了救国而走上不同的道路?在《哈尔滨1944》中,特工宋卓文为何选择成为一名革命者?杨幂饰演的关雪究竟是一个为了在乱世中谋生而投靠伪满政府的恶徒,还是同样存在着立场转变的可能?

与《悬崖》相比,差异会更加明显。《悬崖》是暗夜行路,是一冬严寒,冷酷、肃杀,周乙和顾秋妍在至暗中与敌人较量,他们要经受现实的考验,守住灵魂的底线,也要承载着死者的嘱托顽强地为信仰而战。《悬崖》是正剧的拍法,是中国产的俄国文学。

《哈尔滨1944》则是夏日的气息。在这部剧的前半部分,追逐戏很多,人物似乎一直在奔跑,不是在传递情报,就是在躲避追捕。剧中的主角其实也很年轻,他们置身于双重感受中——一边是山河沦陷后为家园和信仰而战,另一边是人在日常中会有的情感烦恼。

对张黎而言,《哈尔滨1944》是一个输不起的项目。在迷看来,他是名导,是艺术家。但对市场而言,他是一个对年轻观众吸引力有限的导演。市场是残酷的,即便一位导演曾名盛一时,如果他连续拍砸两部制作,口碑差、数据也差,那他就有被投资方抛弃的危险。

目前看来,《哈尔滨1944》至少在流量上是成功的。在资方看来,它不会是一部毫无水花的作品。无需多言,这部剧在镜头语言、配角表演上都有值得称道之处:张黎标志性的黑白镜头闪回,宛如回忆杀,唤醒了不少《大明王朝1566》剧迷对于张黎叙事方法的回忆。张黎的叙事,信息量大,节奏点卡得准,善于用现代小说式的表现手法,来呈现人物的内心——这些都在《哈尔滨1944》中有所体现。我们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厦崩塌之前,乱世群人各自抉择的故事。这出乱世中的传奇,始于一次错认。如剧情简介所说:“伪装成铁路巡警的地下党宋卓文(秦昊饰),被特务科科长关雪(杨幂饰)误认为自己的救命恩人——其实是卓文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哥哥宋卓武(秦昊饰)。卓文为查清关东军课长浅野大吾来哈尔滨的最高任务,将计就计利用关雪进入特务科。可是宋卓武却突然出现,使卓文陷入始料未及的困境。”

这种“双生设定”很容易制造戏剧点,但也有其固有隐患。金庸在《侠客行》后记中曾经写道:“由于两个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种种误会,这种古老的传奇故事,决不能成为小说的坚实结构。虽然莎士比亚也曾一再使用孪生兄弟、孪生姐妹的题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戏剧。”

另一方面,这部剧虽然流畅,但有一种别扭感:它不像是真的发生在抗战时期,而是披着一层抗战的皮,编织传奇戏码;它并没有整个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的那种压抑感,尽管剧中也不乏流血镜头,但张黎意不在此——他用传奇与日常结合的情调,冲淡了抗战时期的残酷。

我更怀念那个呈现出《大明王朝1566》的组合,以及那个已经逝去的年代。因此,这部剧作为“下饭剧”没什么问题,但只要细究起来,拿它与谍战题材的经典之作,乃至张黎的代表作做对比,就能发现它只是一部“中等作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许多可以纵深的地方滑了过去。

该剧有一些情节处理得过于草率。例如,警察厅特务科科长关雪,当她作为卧底亲自执行接头任务时,为了让自己的枪伤尽量逼真,她真的抽了自己一管血。而在她追捕老段被击伤时,她的手臂中弹,血流不止,却还要执意开车,而不是让争先恐后想帮领导的下属去开。我能理解这是编剧为了凸显关雪的性格特征,但放在谍战剧里,实在会让观众产生质疑。

同样令人汗颜的处理,是老段和石医生的戏份。我很难想象,一个有素的警察厅特务科科长,会因为发现情报被烧,就放弃彻底搜查房间,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